小七投诉

众下钱包是哪的平台的简单介绍

 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快要100天了 ,在美国很传统的“新总统百日新政”这个关键点上,特朗普好像目前成绩寥寥 。

  中国互联网大BOSS之一——微信在4月18日星期二做了个重大决定:可以通过长按二维码识别小程序了!从微信小程序1月9日发布到4月18日,作为体育老师培养的数学天才 ,我认真的对着日历用指头数了数:好像刚刚好满100天耶!

  小程序的“百日新政 ”,是无意的?还是刻意的?

  2016年12月30日,有关小程序诞生之后会带来的种种想象 ,我在朋友圈里写下了如下文字:“千人千面,万店万物,一攻一受 ,Perfect! Great!”

  不过 ,当1月9日小程序真正面世的时候,我设想的Perfect场景没有出现。刚出生小程序特别刻意的抑制了场景的连接想象力,主要入口来自于用户进入某一类线下场景去发现、去使用(来都来了的容易被计入存量 ,但人们更爱增量)。

  于是,过去这100天,小程序从被寄予厚望 、从革命性的想象、从新的流量红利 ,到被一定程度上归为可能要失败的一个产品 。4月18日,100天的新起点,会是小程序的焕然重生吗?

  回过头来说说“千人千面 ,万店万物,一攻一受”吧。

  “千人千面 ”是C2B的形象表达,C2B是新零售的终局。时代让零售必须面对C2B:消费者的认知水平是全球化的 ,认知迭代速度是互联网化的,个性化需求会大量出现 。

  人人都想有所不同,但社会依然按着“人以群分 ,物以类聚”的法则在运行。人往往会在追求有所不同于某些人的同时 ,又试图趋同于另一些人,从而形成人群、阶层。

  微信公众号 、微信朋友圈生态就是一种“人以群分”的社群生态——由用户自己来选择看什么样的公众号、在朋友圈接收谁的信息 。在这里,自发的形成了一个趋于“千人千面 ”的超大流量池:据说公众号每天的PV在50亿量级 。

  谁不想要流量呢?谁最想要流量呢?

  从B2C、O2O到C2B 、C2M……做零售的 ,几千年来都在思考着如何让物遇到人,如何让人发现物。把微信公众号、朋友圈当成零售的触点不是什么新鲜事。有很多公众号都开始了商品的经营,比如知名的一条;有很多做零售的也开起了公众号来运营内容和人群 ,比如大悦城 。

  对大多数的公众号运营者而言,内容和人群运营是核心,那在商品的运营上会不会力不从心?读者的认知迭代那么快 ,内容容易快速调整,商品、商城是不是就不好转身了?对冀望于通过运营公众号来创造新触点的大多数零售商来说,做内容是不是也有点吃力?内容的风格要考虑和经营的商品有衔接的关系 ,是不是也限制了内容的选择?

  “人以群分”了,“物以类聚”也久矣了。市场上并不缺好的商品,中国的制造业 、零售业沉淀着大量的商品 ,它们现在面临着巨大的流量焦虑(“网易严选 ”的快速崛起就是例证)。

  如果公众号的“千人千面 ”与零售业的“万店万物”能够打通 ,那不亚于开拓了一条新航线,把两个资源丰富又互有所需的新大陆连接了起来 。小程序“即用即走”的特性,提供了双方很好的结合点。

  第一 ,公众号不用去涉足偏重的商品供应链,做好内容做好人群经营就好;商品方不用去涉足自身不擅长的内容运营,做好产品就好。

  第二 ,双方互相匹配时,就发生连接;双方不再匹配时,就断开连接 。没有绑定关系 ,市场自组织,谁疗效好找谁。

  通过小程序,零售业为公众号众包了商品供应链;反之 ,公众号为零售业众包了内容和人群运营。双方能力互补,互为众包 。同时,人人爱增量。公众号有更多与商品 、品牌结合的变现模式 ,零售业有更多不同人群的流量来源。

  公众号负责“攻 ” ,为品牌、商品培养潜在人群 。小程序负责“受”,承载兴趣的交易转化 。此谓:千人千面,万店万物 ,一攻一受。

  小程序开始支持长按二维码识别,当初设想的“公众号负责攻人群,小程序负责受交易”的一种新零售CP组合终于有了实现的基础。小程序从对入口的抑制 ,到释放了更多识别小程序二维码的场景,一方面应该是来自这100天来的产品应用反馈,另一方面是否有来自阿里系的压力呢?

  4月12日 ,支付宝联合口碑发布了一个“码战略 ”,要通过二维码盘活线下用户和流量 。这个“码战略”和小程序最早推出时设想的服务场景是不是有点像?

众下钱包是哪的平台的简单介绍

  3月底,阿里公布了“千咖登淘”计划 ,向广大的自媒体创作者,特别是微信公众号大咖抛出了橄榄枝吸引他们登淘做内容,要在淘系庞大的商品供应链之上建一层内容层。阿里系的“商品流大陆 ”正在试图联通“信息流大陆”。

  “千人千面”的新零售需要新的信息流来创造商品流的新流动性 。海量的信息流轨迹才能支持让算法更精准的去看透用户 ,新零售说来说去一直在努力实现数据化的“看人下菜碟 ”。

  说起“千人千面” ,一个代表是“今日头条”,每个人刷出来的资讯是不一样的。另一个代表是淘宝,在APP端早早的推出了“千人千面 ” 。但是基于商品流做“千人千面 ”和基于信息流做“千人千面” ,哪个会把人看得更准?

  以下为个人感受,仅供参考。

  目前基于商品流的千人千面有点像“挖坟”:根据商品浏览记录做推荐,新的推荐有很多是已经购买过的同类。

  基于信息流的千人千面更有可能做到“挖潜 ”:基于阅读轨迹 ,可能发现新的兴趣 。

  一方面是信息流在人的碎片时间中占有的比重更大,八卦是刚需;另一方面是信息这种商品的消费门槛更低,用户关注点容易出现跳跃式迁移 ,打开新世界。

众下钱包是哪的平台的简单介绍

  未来零售,企业要从对Marketshare(市场份额)的争夺进化到对Mindshare(注意力占有率)的争夺。信息流应该是创造Mindshare的主入口,通过“千人千面”的Mindshare再转化为商品流中“万店万物”的Marketshare 。

  (注意力占有率:是指消费者意识中的品牌影响力份额)

  那么问题来了 ,微信“公众号+小程序 ”的组合,在信息流中加商品流,是实现“千人千面 ,万店万物 ,一攻一受”的最佳CP?还是“淘系海量商品+内容入淘”,在商品流中加信息流,更有构建C2B的战斗力?

  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。有关新零售的观点 ,也是千人千面的。

  内容来自亿邦动力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   开发报价咨询:qq715555989

关键词:

相关资讯

最新评论

我要评论